归档时间: 2025-01-08

聊城市“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时间:2021-02-01 17:25:00

聊城市“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大亮点。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含金量高、普惠性强的减税降费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企业的获得感越来越强。请问,我市是如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振光局长:感谢您的提问。在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为有效缓解疫情冲击,今年的减税降费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优化服务,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每个市场主体,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

如果去年的减税降费政策侧重的是公平普惠,今年应对疫情防控的政策更追求“精准施策”,聚焦受疫情影响大的困难行业给予税收优惠,聚焦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税费,聚焦用工成本高问题给予社保费和残保金减免,聚焦企业停产停业期间租金压力大给予房租减免。各项政策的出台,为最困难、最急需的企业减负降压、雪中送炭,增强了企业获得感。就像刚才运行情况里说的,我市1-11月份已新增减税、减免养老、医疗保费等等合计32.61亿元。

二、有效促进经济运行回暖

随着税费政策持续落实,企业经营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发展信心,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680.04亿元,同比下降0.9%,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升7个和1.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势头不断巩固拓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3%,比1-8月收窄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消费升级带动明显,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加快,家具类、新能源汽车类增长分别达17.4%和24.5%。截至9月末,全市个体工商户40.77万户,同比增长11.2%,注册资金369.26亿元,增长29.3%,市场活力有效释放。反映到财政上,1-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3.6%,运行平稳。

这些数据表明,包括减税降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效应正加速释放,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向好,总体呈现稳健回升,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记者: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民生工程。请问财政部门在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实际成效如何?

郭振光局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跟我市脱贫攻坚步伐,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扶贫资金保障工作,不折不扣完成这一重大政治任务。

一是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财政保障和预算安排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扶贫任务相适应。脱贫攻坚以来,统筹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49亿元,其中市级资金 5.72亿元、县级资金 7.16亿元,市、县资金年均增幅均在10%以上,充分发挥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主渠道作用。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扶贫、革命老区县、扶贫特惠保险、雨露计划等各项政策落实,全力支持“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完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二是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投放。牢牢把握精准扶贫方略不动摇,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资金分配充分考虑贫困程度等因素,把资金分配安排权、项目审批验收权全部下放县级,建立目标到县、任务到县、资金到县、权责到县的“四到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由县级实现扶贫资金精准投放。

三是切实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强化扶贫项目绩效管理,对扶贫项目资金相关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完善全链条督导机制,实行“日监控、旬调度、月通报”制度,做到“六个及时”:上级指标文件分发及时、资金用途确认及时、督导业务部门提报资金分配建议及时、资金分配下达及时、信息录入及时和预警信息处理及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下达时效。打造阳光扶贫,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一律公开,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全胜,奋力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造成严重冲击。为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建立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实行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请问,聊城在确保直达机制落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郭振光局长:今年以来,我市获得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新增一般债券等资金共计46.91亿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13.69亿元。以上资金对缓解疫情防控、减税降费等带来的收支矛盾,支持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资金分配实现“三个100%”

为建立直达监管机制,我们制定了《聊城市抗疫特别国债和财政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分配依据、分配办法、资金用途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新增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顺利实现“三个100%”:一是抗疫特别国债和新增一般债券全部下达到县区项目单位,市县分配进度100%;二是特殊转移支付资金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金、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均衡性转移支付等正常转移支付资金全部落实支出方向,市县分配进度100%。三是抗疫特别国债项目绩效目标设定完成申报100%。

二、资金保障效果充分体现

一是在资金总量上,将指标全部下达县级。抗疫特别国债和财政特殊转移支付等直达资金对基层财政保障效用明显。市级财政一分不留,全部下达到市辖县区,最大限度保障资金分配至基层财政,既缓解了基层受疫情影响造成的财政收支压力,又为做好“六稳”“六保”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在使用方向上,精准支持基层急需。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抗疫相关支出方面的项目;特殊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地方减收增支和补助县乡财力保障缺口;新增一般债券主要用于市县基层公益性资本支出,重点聚焦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直达资金的作用,将资金“用到刀刃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健全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进一步拓展直达资金范围,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确保直达资金更好发挥效益、更好惠企利民。